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机电学院:“寻荆楚文化,助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满载而归

发布者:jd发布时间:2020-09-02浏览次数:2190

 

武职网讯(通讯员 王振宇728日至81日,机电学院“寻荆楚文化,助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团省委和校团委关于开展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精神的指引之下开展的“线上组队+线下实践”模式的实践历练活动。学院团队一行10人,在遵循属地疫情防控前提下,采取就近就便原则,扎根在荆楚大地上,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策划,紧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旋律,以云端招募的方式组建了居住在湖北省且不同村镇的10人实践团队,并将互联网+元素融入实践过程,切实强化实践育人成效,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开辟了新路径

他们或走访调研贫困户,了解国家扶贫政策的建设成果;或深入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或接受仪式感召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他们用实际行动印证初心使命,用青春步伐丈量责任担当,在荆楚大地上谱写下了一曲曲悦耳的动人华章。

挖掘荆楚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站稳脚跟的根基。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接轨,深入人心,队员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刘勇在陈华友家中调研传统文化“沮水巫音”

728日至29日,队员纷纷依托各自家乡开启了属地实践之旅。家在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李家湾村的刘勇同学28日一早便来到当地赫赫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沮水巫音”的传承者、老艺术家陈华友家中,向他请教关于沮水巫音”的渊源历史和传承发展等情况。

陈华友现场演奏“沮水巫音”唢呐乐段  

据陈华友介绍,沮水巫音是当地独树一帜且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因发源地靠近沮水而得名,相传是当年楚国的宫廷音乐,传承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了,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此曲调广泛应用在各婚丧嫁娶等场合。

陈华友现场演奏“沮水巫音”唢呐乐段   

陈老师一边耐心地讲解着那段令人向往的唯美历史,一边还拿出了他的“传家宝”唢呐,兴致勃勃地为刘勇现场演奏了一段。据陈老师说,这把唢呐是祖传下来的,到他手已有五代历史了。高亢嘹亮的音色、悠扬婉转的曲调将刘勇再次引入了那3000年前的古韵楚风时代。

刘勇正在用笔纸记录家乡变化

刘勇若有所思,他说:“文化是文明的根、民族的魂,是融入到我们骨髓里的东西。我们不能忘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推广这些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熏陶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临走之际,刘勇还特意录制了一段陈老师吹奏视频,并依托互联网技术,将视频发布在抖音APP上。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沮水巫音”的推广和普及贡献力量,为家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添砖加瓦。

肖梦韩为“孔明菜”精心制作的电子宣传海报

肖梦韩走访调研“孔明菜”  

肖梦韩为“孔明菜”录制的抖音宣传视频  

在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的征途中,还有来自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肖坡村的肖梦韩。襄阳大头菜在她的家乡可是人尽皆知,远近闻名,也是中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素有“诸葛菜”、“孔明菜”美誉。在她走访调研过程中,可谓收获满满。一方面,她对名菜的历史典籍、工艺做法和时代价值有了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她还积极为名菜代言,录制了抖音短视频、制作了电子宣传海报,并向当地的商家建言献策,拓宽销售路径,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特色文化走出去建言献策。

邹家辉在村民家中走访调研

物质文化遗产“赤壁脚盆鼓”是邹家辉此次调研走访的目标。29日,家住赤壁市陆水湖东流港村的他来到邹贤桂老奶奶的住所,向她询问关于“赤壁脚盆鼓”的历史文化。据邹奶奶描述,这种打击乐器的发明来源于赤壁古战场,是鼓舞士气、提振军心的一剂良方。后来逐渐适用于礼仪习俗、文娱活动等场合。在谈到传承问题上,老奶奶眉头紧蹙,忧心忡忡,从她嘴中得知,如今随着老一辈艺术家逐渐年迈,新生代青年不断外出务工,再加之传统文化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今不如昔,逐渐造成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上的断档和缺失。如何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步伐融合创新,打造新增长点、创造大舞台是当地政府和艺术家们正在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邹家辉在走访调研“赤壁脚盆鼓”

  

邹家辉也积极地为老奶奶想办法,提建议,并身体力行地为“赤壁脚盆鼓”录制了短视频,晒到了网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家乡文化代言。

寻访红色圣地,传承革命薪火

重温革命浩瀚历史,走访家乡红色圣地。730日,队员们在追寻革命印记中,接受仪式感召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高擎爱国火炬,厚植家国情怀。

王江龙在聆听王序海爷爷讲述碑文背后的故事

上午10时左右,王江龙来到坐落于松滋市陈店镇的马槽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烈士,为墓碑清扫、为英烈献花。在追思过程中,偶遇居住在附近的王序海老爷爷。从王老爷那得知,该碑是为了纪念在1931年,组织饥民进行年关斗争,配合苏区反“围剿”,为红二军组织补充兵员“扩充”运动中壮烈牺牲的松滋县委书记陈雅仁,以及因参加斗争被害的二十余人所立的墓碑。在提及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时,老爷爷言语表情中流露出些许怨恨和愤慨,他希望新时代的青年人一定要常怀居安思危之心,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珍惜青春时光,为己赋能,将来用自己所学为实现中国梦不断续添薪火。

陈首良在金家洞前为烈士默哀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精神洗礼的还有来自恩施州咸丰县活龙坪乡水坝村的队员陈首良,下午3时,他徒步走到有着传统红色革命教育地基和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之称的活龙坪乡金家洞烈士陵园前,重温先辈光荣遗迹,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涵养新时代爱国情怀。他表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革命先辈用身躯为我们披荆斩棘,用血泪开辟了成功道路。作为后浪,我们也必须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在校练就过硬技术本领,用愚公移山的韧劲、脚踏实地的干劲和策马扬鞭的冲劲去走好属于我们这个新时代的长征路。”

走访调研贫困户,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知国家扶贫政策,晓家乡华丽蜕变,有助于大学生切实掌握和了解国情、民情,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并自觉将小我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大我中,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奋斗华章。

陈首良走访贫困户,与他们亲切交谈

81日,队员们深入街头巷尾,走访村民农宅,发放调查问卷并与村民交心谈心。家住恩施州咸丰县活龙坪乡水坝村的陈首良在一天的实地走访过程中,共发放并回收了30多份调查问卷。从问卷分析来看,当地村民对现有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是非常满意的。刚脱贫不久的村民任世卫给陈首良留下了深刻印象。任大爷告诉陈首良说:“自从国家精准扶贫落地以来,村里的面貌真是日新月异。坑洼的泥巴路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路,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出行问题了。另外,在政府投资扶持下,现在宽带等信息化技术也开进了农村,给村里带来了福祉。”他还跟陈首良透露到,去年在政府的帮扶下,自己搬进了新家,住进了“豪宅”,生活条件越来越小康。任世卫大爷边说边乐呵着,幸福二字犹如印刻在了脸上。

向东在走访调研贫困户

家住恩施州利川市建南镇黎明村的队员向东在一天的走访后,嘴角也挂着一抹微笑,他透露道,现在村民除了生活条件上的改善和设施配套齐全外,政府还经常请来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为当地村民普及现代化机械耕作的操作技巧和耕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作效率。骨子里的扶贫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佳捷径。

在走访贫困户,调研家乡变化征程中,团队成员向东、陈奕帆、姚桂宇、熊奕等人也进一步掌握了农村的低保政策、医疗保障、义务教育等情况,亲眼见证了国家扶贫攻坚的成果,深刻感受到了人民幸福指数不断增强,更加坚定了党中央对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王江龙与村民亲切交谈,发放调查问卷

王江龙帮扶村民参与农耕

除了走访调研外,王江龙、陈首良、姚桂宇等人还深入田间农地,身体力行地帮助村民干农活、做农务。一方面,通过学习传统农耕技巧,感受劳动人民最淳朴、最勤劳的智慧和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帮扶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为助力疫后重振贡献了武职力量和智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在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中,团队一行不惧酷暑,不怕日晒,坚持在实践锻炼中磨砺意志品质,在社会熔炉中接受思想洗礼,在奉献担当中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春学子未来大有可为的蓬勃朝气和远大抱负。
    供稿:王振宇;审核:钟君。